页次:1543/2402页,每页15条,共36017条   
  • 员工
  • 力源销售
标题:

2016/7/7 15:23:27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请问一下股份转让扣税的事项,如果卖出两支股票,其中一支赢利,另一支亏损,那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另外,个人所得税的扣税凭证是否可以提供给股民。
  • 员工
  • 1111
标题:

2016/7/7 10:26:12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看到前面的争论,觉得都对,但是你们的看法却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人判断事物的对错首先根据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当然,这时候有人要出来反驳了,那么你去研究一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宣传吧。
  • 员工
  • 呵呵
标题:

回“CCTV-力源:你幸福吗”

2016/7/6 8:25:02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力源公司真的没一点办法来使大家少干活多拿钱,但它可以引导大家来改变思想方法,改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获得一种特别的感觉,哪就叫幸福——自己的辛福。把力源文化落到实处的主要工作恰恰就是要怎么来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来获取辛福。不相信这的人可以说你们这是在忽悠,相信这的人会说这是理想——力源人的理想。
  • 员工
  • 呵呵
标题:

回“CCTV-力源:你幸福吗?”

2016/7/6 8:04:20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幸福是一种感觉,不是绝对的物质享受水平。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要享受一定要有付出的,而且谁也不会比谁少。华为如此,力源也不不例外。关键是你怎么来看待,不同的看法会产生出不同的幸福观、企业观。于是。。。。。
  • 员工
  • 重度妄想症
标题:

大家思辨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错的!

2016/7/5 23:19:43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大家能够在很多小学、中学、大学里教室的墙壁上看到很多的名人名言。其中就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意思是付出一分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但我认为,这句话对知识工作者而言是错的!对体力工作者是对的~
    学习型企业中对知识工作者的提倡是:“一分贡献、一分成果、一分收益”,原因是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成果往往取决他自己的意愿。而且,知识工作者的付出无法直接衡量。
    反之,对体力工作者的产出衡量基本上就是计时和计件,意思就是多劳多得。
    现在,我和小弟弟常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一分成果才有一分收获“!
结语依旧:我讲的都是错的。
  • 员工
  • CCTV-力源:你幸福吗
标题:

2016/7/5 14:40:28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力源人真的幸福吗?一个管理者长年在外奔波,一年回家不到两三次,与家里的妻儿待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甚至因为这些导致争吵,妻离子散。所以真的问问,力源人,真的幸福吗?企业文化真的落到实处?
  • 员工
标题:

2016/7/5 10:44:44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企业是我们的工具,关键在该工具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这样来表述我们的观点是不是全面点?

一、这不仅是“我”的工具,这是“我们”的工具
二、我们依靠该工具满足需要,实现的关键在该工具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 员工
  • 差异化
标题:

2016/7/5 8:05:35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差异化是否能活下去,前提仍然是这种差异,是否满足了客户当前或潜在的需求。为了差异化去差异化,就是死路一条。
  • 员工
  • 重度妄想症
标题:

大家思辨:“以客户为中心”是错的!

2016/7/5 0:09:40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相信大家都看到或听到过“以客户为中心”这一个经营理念,且商业社会里大部分的企业中都是提倡这样的。
但是患有一定分裂或妄想症的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以客户为中心”是错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对的~
这些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是“以竞争为中心,创造客户”的理念。因为这样可以凭借“差异化”的战略,拥抱风险,进而开创蓝海,领导新品类。
反之,大家都”以客户为中心“极有可能战略趋同,一起跳进红海中,短兵相接,全行业赚个白菜工资。
举个例子:国内某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中有10家企业,共同服务了10万个客户。现在,当10家企业都提出”以客户为中心“,派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精英(销售部和专业咨询公司)在市场中收集同一群客户的信息,并试图满足这些客户的同样需求。你会发现,战略趋同的这10家企业简直就是在肉搏,长此下来,彼此不仅熟悉对方的套路和招式还彼此相爱,所以就一同跳进了红海……
如此看来:”以客户为中心“就一定是对的吗?
结语:我讲的一定是错的!
  • 员工
标题:

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的差异(1)

2016/7/4 16:56:51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的差异

力源文化和华为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有着本质区别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商业目标、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人才结构等不是构成企业文化差异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由企业自身的企业观决定。
很多同事认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都提倡“艰苦奋斗”和“利他共赢”,甚至两家企业都是类似的全员持股股份结构。
当然,大家也都看到了华为与力源文化的很多不同之处。华为文化更具狼性,而力源文化相对柔性;华为文化强调结果(业绩),力源更注重追求结果时的过程体会(员工幸福和快乐);华为是钱文化,漓源是情文化……
华为与力源文化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多数认为主要有三方面:1、目标不同。华为老板任正非是一个立意高远的人,创业初期就提出华为要做世界第一的通讯设备企业;2、竞争环境不同。华为所在通讯行业的竞争比饲料行业激烈得多;3、人才构成不同。华为16万员工中有1万博士,成就动机超强,对企业依赖性较弱。比较认同华为 “不舒服的过程+舒服的结果”的狼文化。综上,所以华为比力源狼、狠、拼命、无情,也就是说华为文化是受自身目标和外部环境影响等形成的。
的确,大家的观察没有错,尤其是华为和力源在企业商业目标、行业竞争环境和人才机构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客观存在。但,不得不说,以上的“同与不同”只是两种文化呈现给大家的外在行为表现,并未直指两种文化的根本。或者说,只极其表,未极其里。
大家想想:同在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饲料行业的双胞胎,他们的文化是不是和华为更接近?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先生,自喻其商业目标是珠穆娜玛峰,不可谓立意不高远,但其经营企业提倡敬天爱人,提倡工作是人生最佳修炼场所。又有,松下幸之助先生说:我们生产的不是商品,我们的产品是人。
你看,相同的行业相同的竞争环境有的企业外在行为更华为,相同的商业目标相同的高端人才结构有的企业外在行为更力源。(仔细想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企业商业目标、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人才机构等仅仅属于企业外在环境和行为范畴层面,只是一种表现或呈现,并不是构成华为和力源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本性因素。
那,决定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本因素或者说企业文化的根在哪里呢?
我的看法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由企业自身的企业观决定。一个企业的企业观是其企业文化的根。
  • 员工
标题:

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的差异(2)

2016/7/4 16:55:45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二、何为企业观?
有人要问了:只听说过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企业观啊?
人生观是人对 “人生的意义”的自我理解。
每个人都有人生观,那么由人创办的企业,也由于其所有者对于“企业存在意义”理解的不同,存现出不同的“企业观”。
以下,是我给企业观下的定义。
所谓企业观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比如任正非或力源股东)对于企业存在的意义的理解或定位。简而言之,企业观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办企业?”或“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类问题。
企业观和一切价值理念一样,具有客观存在性、独特性和发展性。企业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在一定时间范畴内相对稳定。企业观指导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也反作用于企业观。
我认为,不同的企业观会影响一个企业对相关方(员工、客户、股东等)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进而影响企业对待相关方的行为。但不同的企业观也可能出现相类似的企业行为,只不过其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不同罢了。
  • 员工
标题:

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的差异(3x1)

2016/7/4 16:53:55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三、华为企业观+行为规范Vs力源企业观+行为规范

华为企业观:取得商业成功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视人为企业商业成功服务的工具,员工幸福与企业无关。
华为企业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
在法律框架下,一切对商业成功有利的事,华为务必做到极致。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员工分红股机制:华为认为人是自私的,是惧怕困难和贪图安逸的。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要想尽办法来利诱和控制员工,激发员工动物本性---狼性,使之更好为企业服务。
精准考核+强制末尾淘汰机制:人就像设备上的零部件,到期了或损坏了就毫不犹豫的换掉,不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或使用寿命!
不舒服的过程(艰苦奋斗)+舒服的结果(绝对高薪):钱给够就行了,员工幸福与企业无关。如果企业商业成功给人带来了物资或精神上的财富,那只是企业成功的副产品,是企业养活这些工具以更好为企业所用的无奈之举。
写得这里,不禁想起了泰勒的那句“本只想雇佣这一双手,不得不雇佣了这一个人!”。何其冷血,又何其现实。
是啊,我们为了吃上猪肉,不得不先把猪喂大。为了达到产猪肉的效率,我们也关注这些猪的适口性、采食量、日增重,甚至猪的居住环境,但猪不过是一种肉品提供工具,实现养殖利润是它存在的意义。
在华为的眼里,员工就好比是这一只育肥猪吧,养肥了就杀,病了就淘汰……
  • 员工
标题:

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的差异(3x2)

2016/7/4 16:52:51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力源企业观: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力源人的生存和幸福;企业成功和员工幸福是相互依存的的,是衰荣一体的。员工的生存和幸福依赖于企业的持续生存发展,企业的持续生存发展又依赖于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力源认为人是自私的,认为人的根本利益是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幸福。
因此,为了生存,愿意去奋斗和坚持,这是人的动物本性,这样的例子无须赘述。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往往追求精神上的幸福。虽说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是:幸福是个体的一种感觉。比如有安全感、被尊重、得到认可、处在简单和谐的氛围中、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等都会让人感到幸福。
所以说,力源企业观是符合人性(自私性)的,是和力源人的需求高度一致的。
力源企业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以“有利于力源人生存和幸福的”为总体指导原则。
 “以客户为中心”、力源核心价值观“合作创造共赢”、“艰苦奋斗”和“学习型组织”:一切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竞争要求,谋求企业的持续生存,进而为实现员工生存和幸福提供有力物资支撑。
这解释了在我们认为必要的时间阶段和竞争环境,力源人表现出的不屈的战斗力和奋斗精神。 
全员持股所有制、企业管理去考核化、简单坦诚的组织氛围: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企业为自己干活,员工享受当家作主和分享企业利益的快乐;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倡和鼓励员工实现自主管理。
广泛开展孝道、孩子教育、什么是幸福等专项讨论:企业关注员工对金钱、工作和生活等精神层面的认知和提升。
我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物资财富总是有限的,只有无限的精神追求才能带来内心的宁静,带来真正的幸福。
力源愿景提出 “做一家快乐的,受人尊重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百年老店”,就是力源企业观的最完美表述。
  • 员工
  • 谢元哲
标题:

论华为文化和力源文化的差异(4)

2016/7/4 16:50:21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四、对两家企业文化的评价。

人生好比马来松比赛,华为认为争取跑到第一名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要尽全力尽快跑,至于风景什么的完全是浪费时间;力源则认为,人生是场马拉松比赛,迟早都要到达终点,只要名次不要太难看(中等),路上的风景不能错过,是一定要欣赏的。
两个企业观不同的企业,就好比两个人生观不同的人,虽同存于世间,却各有各的活法。
在这里,不想妄自评价力源文化、华为文化的优劣,只是就从对人性理解的深度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个人觉得力源比华为对人性的理解要更深要更进一步。
华为对人性的理解还停留在其动物性层面(狼性),强调满足人物资需求和生存需求;而,力源对人性的理解既包含人动物性(生存需求)的一面,更挖掘出了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快乐、幸福)。
就我个人来说,当然喜欢力源的企业文化!力源文化与我的人生观高度契合。简单的说就是“想当人,不想被当做赚钱的工具;想做个快乐的人,也愿意为持续快乐付出辛苦和汗水!”
在某个短暂的历史时段,不同企业观的企业文化都有其优秀代表:如华为、双胞胎和京瓷、力源等。
一篇比较力源、华为文化异同的文章写到最后,虽然开始很混乱,但思路逐渐清晰和明了的过程也很美好! 
最后,我只想说:力源人应该坚定自己的企业观,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如何正确的把控““为生存奋斗”和“为幸福留步”的度,是力源能否存活,并持续为人创造价值、带来快乐的关键。这一点,值得所有力源人认真思考、谨慎把控和积极践行。

祝愿力源明天更美好!
  • 员工
  • 不怕
标题:

2016/7/4 14:45:21
访问“力源”的网站 给“力源”发送电子邮件
勇敢亮剑,坦诚讨论,边做边改。兄弟不怕的,南宁已经很谨慎了,不少公司搞自助餐都搞了半年了,叫改回去别人都不干,在这个基础上,南宁才很小心的开始尝试。放心吧,南宁团队的干部们还是值得信赖的,给他们一两个月的时间,我相信一定让你满意。

你说的怕去晚了没吃的,那个是小问题,属于没经验导致的。把几个大菜分开时间,12:00上一个,12:20上一个,12:40上一个,不就解决了么。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定信念,方法永远比款男多得多。
页次:1543/2402页,每页15条,共360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