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的某天,一只虾米突然跑来问泥鳅:“你丫成天讲些大道理,能不能来点贴近生活的?”我看了看这只美味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吞了口水反问“聊聊今天吃的早餐,算不?”
在得到他的肯定答复后,俺就和那只虾米分享了 逛街看到的,有关“一碗桂林米粉的故事” ——————————————————————————————题外话: 在自由市场中,专家有竞争力,而通才没有。 举例:星达家电专注生活电器、好宝贝专注婴儿食品用品、惠之林专注美妆日化、秋之果专注南北干货休闲食品…… 通才百货大楼啥都卖,就是既没有竞争力,也不产生利润 如果你来选,你会看上谁? —————————————————————————————— 故事: 早在五六年前,桂林崇S饭店第一家开创了以标准化、品牌化来运营其米粉店生意,约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就开了十来家加盟店,瞬间就成为了桂林米粉界的标杆,同时也是众多米粉店老板学习的榜样。 可也没几年光景,街边好多家这个品牌的米粉店居然都更换了招牌。离我们公司最近的两家也同样没能幸免。为什么会这样? 我试着到其生意较好的正阳路和榕荫路门店找原因(以下部分纯属泥鳅本人胡言乱语) 在其门店的米粉生意步入佳境之后,诱惑也随之而来。首先能在中午时间增加快餐业务,既增加营业额又增加利润,效果还行;包子、馒头好象利润更高,继续增加;对了,广东客人喜欢茶式点心,再来个虾饺、凤爪、蒸排骨;什么,在流行羊肉汤粉吗?我照样能上;还有,那面条也是一定要的…… 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一个大杂烩饮食店!估计他现在连竞争对手是谁都分不清了。还会有竞争力吗? —————————————————————————————— 到处走走,既卖米粉又卖快餐的连锁店,这些都是聪明人。 目前会有开连锁店只卖米粉的傻瓜吗?当然。 自称“桂林更受欢迎的米粉店”“年就餐率率先突破100万人次”。他是谁?上街看看,不就知道了:) |
昨天带着小朋友去南城百货晃荡,居然发现“纳爱斯”牌的牙膏在促销,顿时一个邪恶的念头跳了出来“这家牙膏还活着?太不可思议了”
简单地说,由于纳爱斯的洗衣粉太有名了,以致于我个人认为“纳爱斯”=洗衣粉。如果用这个来刷牙,我感觉嘴巴里会有洗衣粉的味道,怪怪的。所以我从未买过 —————————————————————————————— 在之前,曾经讲到过,品牌打造的境界是:“品牌”即“品类” 消费者购买的过程是: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 看看品类高手“宝洁”是怎样做的? 洗衣粉有汰渍、碧浪 纸尿裤有帮宝适 牙膏有佳洁士 洗发水有飘柔、潘婷、海飞丝 剔须刀、香皂……有…… 看出来了吗?一个品牌只能代表一个品类!或者是某个品类中的一个细分市场! —————————————————————————————— 百度一下,官网上“两面针”是牙膏、是洗洁精、是洗衣粉、是洗衣皂、还是香皂…… 这会不会是“两面针”从牙膏宝座上跌落的原因呢?我认为是的! 当你想得越多,想代表的越多,最后得到的却越少 反之亦然。即: 少即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