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部手机,买什么牌子好呢?苹果、三星,小米、华为。买苹果、三星---牌子亮,大家都在用,好东西,可忒贵;买小米、华为----便宜,搭载功能也强悍,实惠!可没苹果、三星设计那么细腻!那有没有集他们优点为一体呢,我想将来有吧!
好不容易买了个苹果4,但接踵而来时间出了苹果4S 、5、5S,马上又要出6了,于是换了一部又一部,接下来还要换6啊;神啊,能不能来个终极版的啊,估计乔布斯会回答我这个问题(哈哈,乱侃侃)! 那么市场到底需求什么,我们又能为客户创造什么?要深深思考下! 市场上面临的问题,“两手都要抓”讲的不错,也很到位!本以市场导向趋势为方向,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在竞争的环境中去竞争! |
楼下说的挺好,我补充几句
1、不可能先把质量做到极致才开始拼市场的,小米手机质量是不好,也因为质量不好丢了客户,但他要是关着门想着什么时候先把手机做到苹果的水平,就没有今天这个仅仅成立4年半,年销售额近700亿的企业了。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打到省外去,我们就很可能失去走出去的最后生机。 2、质量和效率是矛盾统一的,并不是完全对立。一个典型的证据就是:但凡真正的大企业,效率和质量都比小的企业要好。为什么?市场逼出来了。市场一会侧重你的供应速度,一会又侧重你的质量标准,一会看价格,不同条件下要的都不一样——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能力的强弱,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今天的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大家只能快、更快的去拼刺刀,市场的花样太多了,现在信息传递速度更快,现在企业经营运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我们得揪着头皮使劲去想问题,去跟上。——逼迫自己,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中去竞争。 |
为此我们该反思的是什么?
首先也许就是不能盲目乐观,还是要扩大产能。 产品质量是生产的首要标准,而产品质量到底如何更应该听听一线业务员的感受,竞争对手的质量在那里,我们做不到是否应该先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打好基础?产能这么紧,别说实验了,把料生产出来就不错了。因此尽量的扩大产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南宁三车间应该越快越好。同时也要在区内进行更加密集的布点。玉林的量拨给湛江后依然紧张还有市场增量,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布点依然不够。同时因为质量的问题也许我们在面临潜在客户的丢失。 其次,各公司有产能的情况下尽量开展实验,逐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标准。也许我们以后不用比效率,在满足供应的情况下我们比谁的质量更好,或者比没有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丢失,包括潜在的。 第三,我们对客户的困难感受的不够。墙里和墙外分的太开,我们不知道客户的困难也没有心思去解决客户的困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在减弱。怎么做客户更加便利?客户的成本更低?我们太缺少摸索性的行动,眼睛更多还是看着墙里面的事情。 |
我们的经营是否在面临拐点?
说说最近的感觉,不对的欢迎拍砖。 总觉得我们的经营目前在面临拐点。市场好一点的时候生产供应紧张,生产供应紧张客户就等料,效率就变得更加重要,质量也就自然放松。这时候如果抓质量,效率就完蛋了。区内几家大的工厂都有这个问题。质量又好效率又高哪有这样的好事情?效率高的那个厂你仔细看他的质量,大部分是质量标准偏差的。包括临桂的鸭料、南宁的鸭料、贺州的鸭料,在集团范围内鸭料标准都是偏低的。合浦、钦州等面对广东市场的公司质量标准就高一点,但也达不到海大的标准。 南宁华港的料现在都比我们好。目前我们在1斤粉就算不错了,内部验收标准是600g,可想而知在养户那里是多少?现在还有新的发现,我们以为到养户那里的粉就是标准,其实是鸭子喂完之后剩余的粉才是标准。贵港实验的结果是我们有2斤粉,海大1斤都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