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企业内部的满意度严重下降
病因:外因:原企业员工工资经连续几年的不断增长,工资基数越来越高,老职工的心理期望急剧膨胀得不到满足。他们不满意。企业早已经埋下了危机的根源,迟早会有一次爆发。临桂漓源的投产就是最好的导火索。而由于原企业的收入差距不大一些优秀员工的收入不高不能给新员工{新大学生}展示他们的工作前景,他们也不满意。很多的中层干部们也由于同样的理由,也不满意。这些都构成现在“不满意”状况的必然条件。 内因:公司的大小“冒号”们对减人增效强调得多,对如何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用功太少。或者说他们根本就还没来得及练就这方面的“武功”。很多甚至连这方面的思维都没有。再加上现在推行的分灶吃饭,这些缺陷就更加凸现出来了。 危害:和伤风感冒一样,可大可小,有好有坏。 大者---伤及性命一命呜呼。产生条件是企业年老体弱缺乏免疫力或掉以轻心一意孤行。 小者==小病一场不适几天。产生条件是企业身强力壮免疫系统完善或及时调理保养有方。 坏者==影响健康,耽误工作,甚至丧命。 好者==锻炼免疫功能。提高抵抗能力。 药方:不怕勿急,及时处理;从善如流,妥善调理;举一反三,完善自己。 结果:各有天命。 |
什么是人才?符合岗位的需要的就是人才,所谓“量才适用”。我认为我们企业的用人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1、盲目追求高学历。一招一大批30-40个大学生,不考虑地域习惯、路途遥远,不考虑岗位实际学历需要,不考虑专业对口,荒山种地……广种薄收。致使新人,不是因为水土不服家乡路遥,就是因为岗位安置与学历不相符看不到个人前景等原因,纷纷走人。2、人才招聘渠道单一,只从学校招人。现在的人才市场化流动频繁,刚毕业的人更心情浮躁,幻想的是收入高和舒适的工作,不依照自己目前的能力水平。而进入社会几年的人,傲气磨光,现实理性。3、缺乏培训手段,员工水平能力提升慢。我们人员培训仍然是古老的“手把手”的方式,系统培训和外来培训几乎没有,员工能力提升慢,知识老化,造成无人可用。……对不起,只罗列了三条,抛砖引玉,希各位网友共同探讨! |
“国民”同志说得好!我也感觉到我们企业在吸引人才,激励员工这方面的顽疾,长期无法解决,但问题出在哪?吾百思不得其解,甚为困惑,正可谓当局者迷吧!望各位能以企业利益为重指点一二,吾当顿首叩拜,谢过谢过老丁再此谢过了。
不知此老丁是否为彼老丁?呵呵,不管怎样,借题发挥一下--也算对“国民”的言论做一下补充。 “国民”同志主要谈了分配体制上的问题。而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咱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咱们的思想问题比较严重。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思想创造未来。这个顽疾又岂是用人、分配这么简单?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果吸引人才方面是个顽疾,那我们的未来已经注定会是个失败者;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首先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由此获得利润,如果在激励员工上面也成为了顽疾,那我们的现在已经离失败不远了。“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顽疾长期无法解决也就意味着思想落后已经很久了!那我们早就应该已经失败了。 如果这个所谓的“老丁”认为的两个顽疾存在而且长期存在,我们的企业还会有发展前途吗?还能够继续发展吗?--答案是:我们正在发展壮大!所以我的结论:我们不存在这些所谓的顽疾!至少还没到这个程度吧?! |
最后回答丁总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力源的问题恰恰出在领导的用人方面有根本性的错误。 解决的答案是:大胆用人,稳步改革。 在用人上,应该有更多的人用起来,不要说没有人用,看你如何在内部发现和外部引进。 在改革上,首先要改的是对利润的过分注重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力源这些年的发展,过于注重利润的反映,忽略了管理者追求长远目标应付的代价和时间,利润的畸形考评,会造成团队所有成员在经营管理上唯利润是图,忽视了科技的投入、创新和开拓的目标的努力,高级人员的引进、各级员工教育培训。 收入的分配不合理表现在:老员工收入应该提高,新进员工薪水要和社会接轨(应该比社会要高),管理人员能者上(收入也即时浮动并随时提高),庸者下(可安置到其长处的岗位),高级管理人员收入进一步差异化,要真正创造出一批收入能对内,对外产生强烈吸引力的人员并形成在薪酬上的先进性和吸引力。 最怕什么来什么。什么都不怕就可以解决问题。 力源不应该怕改革薪酬,不要怕给钱,应该继续扩大日常薪酬在费用中的比例,合理减少分红率。其实改了日常薪酬,效率高了,相信创造的利润不但不会少,还会更高 也许有人拍砖说国民只会说加钱,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世界,谁敢大胆出钱,出高价,才有可能获得世界的青睐。 |
看了楼下“国民”兄等的发言,我感触颇多。本身处于管理岗位的我对于管理的各方面也经常有思考和学习,可能是自身能力有限吧,在实际的管理中很难说得心应手,更不敢大谈经验。书本上的管理方法及经验多得叫人眼花撩乱,真的应用到实际,却千差万别。管理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当然要不停的探索合适我们公司的管理模式。 其实公司的高、中、基层都很努力,所以才有公司今天的发展,但为什么相互间会有些抱怨和猜忌呢?我认为更多的是沟通问题,公司应思考怎样建立更多的沟通渠道、培训各层的沟通能力,使各个层面能进行有效沟通,这样会减少矛盾增加理解,构建和谐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时达到提高工作效绩的好结果。 其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绝不是几个人的事。现企业正值用人之际,楼下“国民”兄等忧国忧民之士,不要仅纸上谈兵,来个毛邃自荐吧。万一有了机会来实践自己的管理理论心得岂不是于公于私的好事吗?我们正在期待中xxxxxx 再次谢谢楼下各位对于企业管理的思考。谢谢! |